新闻中心NEWS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企业新闻

“黑科技”加持,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 最长TBM区间双线贯通

时间:2023-04-17   作者:lujuan

      


动力分散式新能源电机车正在运输砂浆和管片。

2023年4月16日,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6标两江大道站至复盛站区间左线顺利贯通,标志着该区间隧道实现双线贯通,这也是重庆15号线首个双线贯通区间。该项目由中建五局承建、中铁工服提供施工技术服务。

轨道交通15号线是重庆中心城区开工的首条城轨快线,这是一种快速、大容量、公交化的新型轨道交通方式。根据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《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》,由城轨快线和市郊铁路组成的都市快线是打造“轨道上的都市区”的“大动脉”,是提升重庆都市圈乃至成渝城市群互联互通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向。

据悉,此次贯通的两复区间单线总长3105米,最大纵坡为-37.5‰,隧道埋深约10.3至70.9米。“这个区间具有开挖面积大、大纵坡、大埋深等特点,地质条件复杂,施工难度大。”中铁工服项目负责人何雪美告诉记者,面对严峻挑战,项目管理团队科学制定施工方案,着力以科技创新赋能提质增效,推动管理升级。

在地下施工中,电机车是盾构机的“亲密搭档”。盾构机在前负责掘进,电机车紧随其后,负责出渣及运输其它物料。由于两复区间隧道坡度大且出渣量多,传统电机车受动力局限,在大长坡运输中容易溜车,存在极大安全隐患。中铁工服借鉴动车技术路线,自主研发出动力分散式新能源电机车,为每台盾构机配2列电机车交替作业,极大提高盾构渣土及管片等物料运输效率。

“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电机车动力集中在车头的设计,让车头、车厢都具有动力,还能根据掘进情况自由编组,车厢数量可按需增减。”据该电机车负责人李才洪介绍,在不增加机车轴重的前提下,动力分散式新能源电机车相较于传统电机车可提升牵引力50%以上,爬坡能力可达70‰,节约动力能耗超过20%。除了通过动力分散降低溜车风险外,该电机车还设计有轨距自动测量、坡道自动限速、自动接车等装置组成的安全管理系统,并能通过大数据平台将它在隧道中的位置、车速、到达时间等信息实时推送给盾构司机和管理人员,实现了对超速、溜车等危险情况的自动预警。

这样的“黑科技”在两复区间隧道施工中还有很多。为控制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,中铁工服技术团队经过多次试验,确定了“双砂浆罐配合使用、环箍阻止砂浆流窜、二次补浆填充饱满”的注浆方案,成功应用新型AB料及同步注浆系统,降低注浆成本15%,同时保证了隧道成型质量。针对隧道内网络不稳定情况,中铁工服在该区间配置了移动数据方舱,该设备的通讯融合模块可实现信号的放大、中继和组网,保障隧道内网络通讯流畅,为施工现场信息传输、应急救援通讯保障提供有力支撑。此外,该设备还能通过云边协同的方式,整合智慧工地大数据平台、盾构远程在线监测云平台等行业内数十款软硬件,搭载现场投用的智能安全帽等科技产品,全过程管控工程建设情况,确保项目高效、安全掘进。

“高质量建设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是我们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央企担当。”中建五局15号线一期土建工程6标项目执行经理吴冬云表示,自开工建设以来,项目就以打造“‘无超标错台、无破损、无渗漏、无污染’的‘四无’精品工程为目标,全力推进重庆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,并创下‘单月掘进逾432米、3个月掘进破千米’的佳绩。


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6标两江大道站至复盛站区间左线贯通。


据悉,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西起曾家站,东至两江影视城站,线路分一、二期建设,最高运行速度140公里/小时,是实现主城都市圈1小时通勤的重要线路。该线建成通车后,将由西向东联络起沙坪坝区、两江新区和渝北区,串联起科学城铁路枢纽,重庆江北国际机场、高铁复盛站三大交通枢纽,贯通重庆主城东、中、西槽谷,对加快西部槽谷发展,完善轨道交通线网结构和层次,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。

轨道交通